12首德美湛江優(yōu)秀童謠,點燃少年兒童傳唱熱情
7月24日晚,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jié)目——“童聲耀灣區(qū) 拾夢向未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十周年展演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用精彩的演繹展現(xiàn)了嶺南童謠傳唱活動開展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廣東少年兒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今年,為做好“童聲唱響大灣區(qū)——2025年嶺南童謠征集傳唱活動”,湛江從全市廣泛征集了一批原創(chuàng)童謠作品,并從中遴選12首,作為2025年德美湛江優(yōu)秀童謠。
《文明之光》《小習慣大夢想》《調順網(wǎng)龍謠》……從文明理念到文化傳承,從自然風光到夢想追逐,這12首童謠,內容豐富多樣,曲調朗朗上口,點燃少年兒童傳唱熱情。
追隨文明之光
“書包自己整理好”“盤中之餐皆辛苦”“書面整潔須知曉” “運動場上展風采”……童謠具有“以歌育人”的獨特優(yōu)勢?!缎×晳T大夢想》將學習、生活、運動三大習慣與家國情懷深度融合,通過歌曲傳遞“少年強則國強”的理念。
孩子們反饋歌曲“很好聽”“像游戲一樣有趣”,不少孩子表示歌詞中的場景和自己的生活很貼近。還有孩子說,唱完歌感覺“更有動力養(yǎng)成好習慣了”,希望能在學校的活動中表演這首歌。
《文明之光》以純真的歌聲和明快動感的旋律,通過兒童視角傳遞城市理想,將價值觀轉化為可感可知的旋律,在“輕量化”傳播中實現(xiàn)“厚重”的社會價值。
詞作者蔡小英認為,創(chuàng)作與推廣《文明之光》這類歌曲,是以童聲為載體的文化精神食糧,其意義不僅在于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更在于傳遞城市文明理念,為城市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優(yōu)秀的童謠可以成為展示湛江城市形象的窗口。在《垃圾來分類,湛江變更美》中,詞作者李建藝用“清爽的海風”“潔白的沙灘”,打開一幅迷人的湛江濱海風光圖。隨后,童謠用一句“垃圾來分類,湛江變更美”口號呼吁大家共同守護美麗的湛江,歌詞層層深入、曲風輕快活潑。
聚焦本土特色
“漁網(wǎng)扎,草葉圍,竹篾彎成新月弧,阿公教我扎龍身,漁網(wǎng)織成金鱗片……”《調順網(wǎng)龍謠》以廣東省級非遺“湛江調順網(wǎng)龍”為創(chuàng)作藍本,通過清澈的童聲,勾勒出調順島風土人情。
“我們期待通過童謠傳唱,讓孩子提升審美與創(chuàng)造力,在創(chuàng)作中學會表達,潛移默化培養(yǎng)幼兒對本土文化的歸屬感,讓非遺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形成‘我是湛江人’的自豪感?!痹~作者譚璐欣說。
《紅橙謠》用涯話唱出廉江的奮進和活力,把廉江的發(fā)展軌跡具象融在動聽旋律與生動歌詞中。
“我們用涯話疊詞,描繪一家人協(xié)作采摘、裝箱、打包、銷售紅橙的熱鬧場景……”指導老師陳雅詩闡述創(chuàng)作細節(jié)。曲中除了紅橙,引入“運河精神”,贊頌廉江人世代相傳的奮斗與堅韌品質。
童謠《點腳泥鰍》是鑒江下游兒童心靈世界的流淌,將朦朧童趣和空朦的水鄉(xiāng)生活,以跳躍的空間相串,富含南疆水土氣息;它又獨具吳川方言、鄉(xiāng)音和韻律,唱出悠揚童韻和幸福樂意。
《拜月爹拜月奶》前奏部分以原汁原味的“坡頭話”吟唱,將人帶回舊時光,后段則巧妙過渡為清晰流暢的普通話,將故事娓娓道來。詞作者薛永嘉表示,歌詞中反復出現(xiàn)的“拜月爹拜月奶”,源自坡頭的中秋民俗——孩子們拜月祈福,祈求家庭安康,希望能喚起孩子們對家鄉(xiāng)的認同。
《姥姥嘮》則以細膩的筆觸,將記憶中的姥姥與校園里的“全姥姥”形象交織,勾勒溫馨畫面,也將現(xiàn)代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展現(xiàn)時代變遷中祖孫間情感的傳承與發(fā)展。
唱出自然活力
“黃花開,春天來,我坐著小船把菱采……”由楊乾指導的童謠《黃花開》,以“黃花”為主元素,把純凈童聲化作與自然親密互動的橋梁,唱出自然的活力與美,引領每一位聽眾跟隨旋律,步入美麗奇妙的自然世界中。
“春日里綻放的黃花風鈴木,洋溢著蓬勃生命力。此外,金黃燦爛的花海,常被人們視為好運與幸福的象征。每逢佳節(jié),人們總會借此祈愿家庭和睦美滿、生活諸事順遂?!睏钋忉尩馈?/p>
在歌曲MV中,楊乾別出心裁地以“黃花”作為線索,巧妙串聯(lián)起一幅兒童領略自然之美、暢享自由之樂的美好畫面。畫面中,女孩輕輕觸碰黃花,悠然穿梭于花海之間,音樂、人物與自然之景相互交融,組合成充滿詩意的畫卷。
另一首以樹為意象的童謠——《我是一棵小小的樹》節(jié)奏明快、音符流暢,充滿活力,讓人一聽就仿佛置身于充滿生機的校園。其曲調明亮、向上,歌詞中融入了書香、陽光、春風、鳥鳴、綠茵、歡笑等純凈美好的意象,生動傳遞出校園特有的生機盎然和積極樂觀的氛圍。
詞曲作者劉丁瑜介紹,作品通過“自然之美”“人文之暖”“成長之志”三個層次構建歌曲的情感脈絡,讓聽眾在旋律中沉浸式感受校園生活的多面魅力。
描繪追夢圖景
“我們是城北的星光,帶著夢想閃耀光芒,追逐希望,不懼風雨,勇敢地去闖,未來有無限希望,城北之光永在心上?!?/p>
《城北之光》由廉江市城北街道中心學校精心打造,指導老師陳錦麗分享了“星光”這一獨特比喻的創(chuàng)作歷程,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們勇敢追夢、塑造正直品格?!啊枪狻@個意象,是在我們反復推敲歌詞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的。它象征著學生群體,寓意每個孩子都能在校園中綻放獨特光芒?!标愬\麗說。
《追夢啟航》以歌為“帆”,逐夢家鄉(xiāng)。童謠以細膩的筆觸和靈動的旋律,將湛江的山海勝景、歷史文脈與時代脈搏融入音符,為少年編織了一幅充滿希望的追夢圖景。
“創(chuàng)作源于對家鄉(xiāng)湛江的深厚情感和發(fā)展的自豪?!痹~曲作者陳艷華表示,湛江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底蘊是其創(chuàng)作的核心源泉。紫荊花、硇洲燈塔、紅樹林等標志性景觀,與雷州古韻等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了歌曲的靈感圖譜,而“百千萬工程”所映照的現(xiàn)代化建設圖景,則為作品注入了新時代的脈搏。
陳艷華表示,在不懈的努力下,嶺南童謠定能更好地傳承與發(fā)揚,希望孩子們能在歌聲中銘記家鄉(xiāng)之美,帶著這份熱愛追逐夢想,成為建設家鄉(xiāng)的新生力量。